四举措驱动数字经济与人才建设 “双轮” 并进 | |||
|
|||
|
|||
数字产业是数字人才引育的沃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月15日,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淄博市加快数字人才培养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工业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贾敏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持续深化数实融合,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强化目标引领。以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导向,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跃升计划等政策,深入推进“工赋淄博”行动,全力做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深化数实融合。遴选400名省级数字专员和一批国家、省数字经济领域尖端人才,“一企一策”为企业把脉问诊,培育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74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4个,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 搭建数字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建设数字技术人才实训基地。推动驻淄高校院所与企业校企合作,组织20条产业链68家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用对接,达成合作项目48项。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等数字基础设施达到25个以上。 强化人才引育。高标准实施4项国家人才工程,力争引才育才数量居全省第一梯队;遴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左右,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配额制等便利方式引进急缺人才。深入推进省市“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新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10家左右,柔性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20人左右。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训重点领域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1500人次左右。新布局公共实训基地项目15家左右,培训智能+技能复合型数字人才1万人次以上。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