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比看·企业行 | 工业余能变废为宝 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 |||
|
|||
|
|||
家用电器工作时发热、汽车行驶时排放尾气、工厂生产时产生多余的热量……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能量的浪费。它难以被人察觉,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如何让这些能量被人们所利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研发与创新,在淄博,废弃能源有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应用工业企业能源节能降耗及余能再利用技术,将工业余能“变废为宝”。3月26日下午,记者跟随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行,来到山东瑞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应用能源节能降耗及余能再利用技术的生产线,如何将余能“变废为宝”,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走进瑞海新材料的生产车间,聚丙烯酰胺2万吨产能的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絮凝剂,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油田开采、造纸助剂、选矿洗沙等,用途广泛。其中,在油田开采中,聚丙烯酰胺可以在油井水处理中起到压裂液、取油剂的作用,用量往往较大。 “为了降本增效,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与博一新能源进行了一次技术交流和合作,主要是针对我们聚丙烯酰胺2万吨产能的生产线,将低品位的热源进行二次回收和利用。”山东瑞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经理陈息平向记者介绍。他所说的低品位热源,是指品位低、浓度小、能量少,不被人们所重视的废弃热能,也就是余热。余热的合理回收和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 技术的应用正当其时。能源节能降耗及余能再利用技术于2024年8月改造试产。陈息平坦言,在以前的生产中,瑞海新材料的尾气排放是直接排放50-60℃的热量。改造后,通过博一新能源的高效MHPA换热器,将排放的温度降低到了30℃,利用起了80%以上的热量,将其重新回收利用到换热新风,进入桨式干燥器,对物料进行干燥。 “总体核算下来,我们每个月大概节约了300吨的蒸汽,一年也就是3600吨,每年可以减少15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标准煤600吨。也就是说,我们每年将要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陈息平感慨道,蒸汽低、排碳少、市场竞争力提升,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率,实现了企业的“双提双新双好”。 “双提双新双好”的背后,能源节能降耗及余能再利用技术功不可没。当记者走进淄博博一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监控室时,屏幕上的节能减排数字正在不断更新。总累积节省天然气、本月累积节省天然气、总累积减排二氧化碳等数据,在系统上均可查看,且实时更新。 节能系统化的背后是博一新能源的核心技术,而支撑起这一技术的是一种超级导热材料——微热管阵列。这项技术是博一新能源基于微热管阵列为“根技术”,结合微纳尺度强化换热技术以及传热传质系统理论,自主研发出的一系列工业节能(余热、余冷)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与产品。通过核心技术实现高效换热,以及余热、余冷的深度回收,实现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传统高耗能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用热、用冷。 “像瑞海新材料这边,我们是有余热和余冷两个部分,热线上,我们把60℃的热收回来,换到接近50℃,放到干燥系统里,用于干燥物料;冷线上,利用自然冷能给它降一遍温,降到0℃左右,再介入冷机,起到一个节电的作用。”淄博博一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王鑫在采访中说道。 在博一新能源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超级导热材料。它看起来只是一片普通的小铝片,实际上它的导热性能是铝的5000倍、是石墨烯的200倍,它温度均匀、热响应速度极快。这一材料制作的换热器跟传统的换热设备相比,重量轻,换热能力极强。 “我们着力构建了一个大热平衡体系,在这个系统里面,就像瑞海新材料50℃的低温热,以前全行业都是扔掉的,现在依托微热管阵列做的超级导热材料,我们把他50℃的热全年可以拿30℃-40℃回来,可以实现近500万的经济价值。”淄博博一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红霞说,依托微热管阵列做的冷能换热器,可以把室外的冷直接转换成冷能,给到反应釜来用,反应釜不够的部分再用冷机去做,最大程度节省电费,提高冷机的效率。 利用大热平衡理论,依托超级导热材料这个工具,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是博一新能源的企业定位。徐红霞说,构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热管理产业链,是博一新材料聚力要做的事,“因为我们有超级导热材料跟技术,它的技术革新可以倒逼整个上游材料升级,在中游可以重构中游成本,在下游能够开辟整个蓝海赛道,我们具备产业链上下游构建的最核心的体系和工具。” 之所以选择在淄博安家,博一新能源最看重的是淄博的39个工业门类,在淄博就可以构建39个行业样板。当然,也看中淄博在新旧动能转换上作出的不懈努力。越是传统产业,就越是竞争白热化的红海。目前,博一新能源可以通过高效的换热,余热、余冷深度回收利用技术,帮助淄博的传统工业企业实现100%循环用能,做到能源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真正实现工业余热“变废为宝”。 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博一新能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不需要投资,由博一新能源进行投资,节省的成本按照梯度与企业进行分成。也就是说,企业不仅不需要花钱,在节省的过程中,还可以收到一定的钱。既节能减排,又有经济效益。 “我们希望通过13大基地的推行,为中国的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服务于地方政府、服务于企业,让他们在整个双碳的过程中,有真正的支撑技术和好的节能技术,助力他们绿色低碳发展。”徐红霞期望,能够将工业企业能源节能降耗及余能再利用技术,以淄博为核心,以全国为辐射半径,让更多工业企业享受到高新技术带给他们的价值。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