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破茧中的澎湃动能

发布日期:2025-01-2409:17:11 浏览次数: 字体:[ ]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要素充分涌流的“黄金时代”,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大考”。面对这场无声的“战争”,有的企业畏缩不前,而有的企业却以技术为刃,破茧成蝶,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创新之路。东岳未来氢能属于后者。当前,氢燃料电池行业仍处于产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谁率先突破谁赢得先机。与此同时,氢能产业市场环境十分严峻,企业面临着经营的压力和挑战。面对重压,东岳未来氢能以含氟功能膜材料全产业链优势为基础,走沿链创新聚合路线,加快产品技术迭代,成为氢能“核芯”技术的开拓者。

    2024年1月,东岳未来氢能的“10微米超薄氢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获评“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极大关注度。然而,创新无止境,探索无穷期,技术升级仍在继续。他们创新开发的耐高温液流电池膜取得重要突破,为实现高温工况液流电池膜国产化替代奠定了基础。2024年7月,企业大宽幅质子膜涂布生产线正式投产,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4万平方米。在燃料电池膜和电解水制氢膜领域,他们还开发出高输出功率燃料电池膜以及复合增强电解水制氢膜等新产品,为质子膜产品迭代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燃料电池膜到电解水制氢膜和液流电池膜,企业不断围绕“三张膜”进行创新布局和技术储备,突破了多个“0到1”的源头创新和“1到N”的产业化升级,成为全球少有、国内唯一质子交换膜贯通全产业链的企业。

    科技攀高,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共舞”,东岳未来氢能做到了。

    技术攻关为企业拓出一片新天地。同样在重压之下依靠技术创新赢得突破的还有山东工陶院。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实现了耐高温透波材料、密封材料,还有氮化硼纤维等‘卡脖子’产品的技术突破,我们开发的低成本气凝胶材料,对中国水泥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开发的纤维膜产品,解决了玻璃行业、耐火材料行业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难题。”山东工陶院经济运营部主任宋涛介绍说。

    在先进陶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项项技术突破成为山东工陶院站稳脚跟的根基。企业不断围绕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性能陶瓷部件的自主可控能力,多项科研成果保持国内外领先水平。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如今,在淄博,涌现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每一次技术破茧都让企业迎来新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中激流勇进。这一点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更为明显。嘉岳新材是一家深耕耐火材料赛道的企业。2024年,耐火材料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行业赛道企业多而小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缺少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2024年嘉岳新材产值同比增长5%,税收同比增长5.3%,成功实现逆势上扬。

    这一切都源自于企业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嘉岳新材瞄准工业及航空航天特种高温铝硅新材料,研发出一批长寿化、功能化、轻量化的高附加值铝硅新材料制品,让产品体系迈向高端,在传统产业赛道上跑出新成绩。此外,智能化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持续“走进”嘉岳新材车间,数据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服务全价值链协同,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带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凭借着在上下游产业链持续研发创新,嘉岳新材成为这一行业绿色化、高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标杆企业。如今,企业发展信心十足。

    大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小到设备更新改造,每一个创新足迹都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能量,它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新产品,更是新活力、新面貌。

    无论在哪个行业,谁先打破行业痛点,谁就拥有发言权。科汇电力深知这一道理。

    这家企业深耕智能电网故障监测与自动化业务30年,洞悉电力系统痛点所在。低压配电网连接的电气设备种类多样,触电与火灾事故多发,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且低成本的信息化方案。为抢抓这一机遇,企业在研的“低压配用电物联网”新产品可以对低压配电网与用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解决了漏电保护无法正常运作、电弧故障检测难等问题。此外,企业还在同步磁阻电机设计和控制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取得了国内先发优势,进一步拓展了新的应用场景。

    新技术带来新市场,目前科汇电力多项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锻压机械等领域,已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多的淄博企业锚定“含科量”,将更多精力放在科研进步上:英科再生每年都在设备研发、产品研发和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新华制药推出了矩阵式科研模式,打造了6大技术平台和7个研究中心;新华医疗通过联合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医工交叉融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打造了从技术研究到成果推广的全流程对外合作新模式。

    为实现成果高效转化,加速释放新动能,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产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出台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策划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350个,纵深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470余项。为培育优质企业梯队,我市大力开展企业倍增、专精特新成长、单项冠军壮大等行动,还举办了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与生态建设大会等多项产业活动,为企业创新架起一道桥梁。

    为加快培育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我市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人才优先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人才感知提升,深度推动产才融合、校城融合,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聚氨酯、氟硅材料、聚烯烃、机器人、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多项产品技术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展示了人才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成效。

    企业有拼劲,城市有格局,在这种“双向奔赴”中,我市传统产业持续改造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强。

    2024年,我市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190项,带动产生新技术276项、新产品316项、新工艺235项;累计培育“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9家、省工业设计中心50家,省级以上工业企业质量标杆达到51个,列全省第3位。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淄博将坚守创新求变的主旋律,加快产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作表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