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柴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散货船完成试航

发布日期:2024-09-0209:32:00 浏览次数: 字体:[ ]

    前不久,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柴油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下水试航,通过主机功率、主机及轴系运转、测速试验、数据采集及监测储存功能、航向稳定性、单台发电机满负荷运行试验等一系列项目试验,圆满完成试航。

    “这艘船的核心动力就来源于我们公司研发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淄柴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淄柴)副总工程师高先理说,这次试航成功不仅让淄柴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也为我国内河航运的绿色转型开辟了新路径。

    一次成功的背后,往往离不开坚定的选择和不懈奋斗。高先理介绍道,淄柴早在2009年就开始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着手研究低碳和零碳燃料技术。面对柴油发动机技术已近极限、油耗降低空间有限的挑战,他们决定在替代燃料上寻求突破。

    2012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淄柴与山东大学联合申报并承担实施了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小功率船用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研发,成为业内首个承担实施船用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工业和信息化部立项的企业。2017年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结题验收,为淄柴的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淄柴再次携手天津大学,研发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最终实现了甲醇平均替代率50%,最高替代率可达70%,并于2023年底获得了中国船级社的认证证书,正式迈向产业化。近日,随着首批四台发动机在武汉装船下水,淄柴的绿色化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

    然而,淄柴的绿色发展之路并未止步。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他们不断探索新技术,目前正与国内相关高校合作,致力于开展90%以上高替代率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氨燃料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在低/零碳发动机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上,淄柴一直走在行业前端。“对于专业的研发团队来说,有时一个小小的改造便可实现一次技术提升。比如,甲醇虽然优点明显,但它在低温条件下不容易被点燃。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发动机进行了专门的设计改造,先用柴油引燃,然后再喷甲醇,就可以实现甲醇替代方案。对于我们来说,想实现技术的产业化,最煎熬的反而是取证阶段。”淄柴旗下子公司——淄柴机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毅告诉记者,想要通过中国船级社的认证,实现下水装船,发动机必须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这需要通过劣化试验来判断发动机在连续运转1万小时后,是否仍能保持排放不超标。

    为何说其煎熬,又怎么判断1万小时后的排放量?

    顺着刘毅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台正在运作的发动机旁,几名工作人员正专注地对机器进行巡检。工作人员牛志坚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台架上对发动机进行取证实验,整个过程需要持续2500小时。在此期间,我们要对其进行7次排放检测,通过这7次的综合数据来推算出1万小时的运行结果。”他还提到,船用发动机的功率通常较大,因此实验过程不仅需要消耗上百吨燃料,工作人员也必须24小时倒班,以确保机器正常运转、数据准确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名单中,该技术中心凭借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低/零碳船用发动机技术这一关键核心技术入选。刘毅自豪地说,目前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200船用柴油发动机、230船用柴油发动机等多个型号的发动机已销往东南亚、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技术中心将持续聚焦低/零碳能源发动机动力系统的研究,并致力于对现有柴油发动机在油耗、热能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持续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之路,也为我国节能降碳环保政策的有效落地作出淄柴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