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稿解读|《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双提双新双好”活动实施方案》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573238/2025-5516804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5-04-22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双提双新双好”活动实施方案》共设置14个专栏,包括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质量品牌提升等专项行动,旨在全方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全市经济向上向好提供坚强支撑。
一、稳增长强信心专项行动
聚焦于稳固经济基本盘,通过加强对工业强区县的运行调度和督导指导,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抓好重点行业稳定运行,利用电力、价格等先行指标对38个行业大类进行监测调度,力争增加值增长7.2%以上;巩固提升重点产业链能级,深化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支持重点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抓实企业升规纳统,扩大有效投资和项目达产达效,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增强市场信心。
二、对标专项行动
通过向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学习,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包括发展规划对标,学习优秀企业的规划、商业计划、投资决策、项目实施等管理体系;组织管理对标,引导企业推行“扁平化”“大部门制”“项目制”管理,优化管理流程;运营管理对标,将精益管理运用到全流程全链条,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采用精益生产模式;信息化管理对标,引导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提高数字化转型率。
三、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
以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为核心,抓好规划引领、项目建设、设备供给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落实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实施先进设备更新等5大行动;策划实施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省级技术改造导向目录项目,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5%;深入开展设备更新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与金融、专家智库等机构高效对接;争取“两重”“两新”政策支持,落实省级奖补政策,推动市技改措施落地。
四、“我为企业找订单”专项行动
致力于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订单。通过精准摸排企业供需两端需求,举办各类区县行活动,促进重点产品供需对接;聚焦重点产业链需求,举办融链固链活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供应链体系;开展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支持企业参加知名展会,提升产品知名度;打造消费场景应用,引导企业在公共场所设立专柜或产品体验区;推介优势轻工产品,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助力企业提高市场影响力。
五、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旨在构建完善的企业培育体系,包括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遴选重点培育企业,明确发展目标,推动企业协同发展;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优化建设路径,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打造单项冠军产业链(集群)和区县5个;推动专精特新扩量提质,完善培育梯次,深化服务活动,指导企业争创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六、项目建设“两增长 两提速”行动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优质项目储备,聚力突破招商引资,提速项目审批。通过顶格推进市重大项目,落实市领导挂包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围绕重点领域做好“十五五”项目策划储备,支持骨干企业策划延链补链、科技创新项目;制定场景、机会、能力“三张清单”,争取区域总部等落户淄博,增加省外资金到位量;实行项目审批“跨前服务、合分统筹”,提高审批服务质效。
七、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着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攻关重大专项,鼓励企业参与产业基础再造等国家、省重点专项,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梯次培育创新平台,做强高能级平台,鼓励企业新建各类创新平台;推广应用“四首”产品,落实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增加首台(套)技术装备等产品数量。
八、产业结构升级工程
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推动新兴产业壮大提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链条,推动化工园区提档升级。具体包括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端化工产业占比;支持纺织、轻工等产业创新;推动陶瓷琉璃高质量发展;抓好“四强”产业项目建设,保持其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聚焦机器人、氢能、储能等产业,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强化产业链服务,开展对接活动,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对企业和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九、数字化转型行动及“AI+”赋能计划
通过链主领转强链、梯次数改提升、重点行业提效、人工智能赋能和基础设施升级等措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包括遴选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一企一档”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进行数字化改造;以试点行业为导向,推出“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行业普及应用,培育典型案例;加快5G、物联网覆盖,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数据中心发展。
十、绿色制造提升行动
以绿色制造为核心,持续深化绿色引领,大力促进绿色转型,推动重点行业绩效等级提升。具体包括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降低全市单位GDP能耗;出台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开展绿色金融对接;培育能效、水效“领跑者”,提升重点领域能效和工业用水复用率;鼓励企业开展工程治理和管理升级,增加A、B级和绩效引领型企业数量。
十一、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程
注重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素质,抓实接班传承,引育职业经理人。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培训企业家;遴选企业家组建传业导师团,与新生代企业家结对帮扶;支持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提升管理水平。
十二、人才引育创新行动
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人才精准对接,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人才科技项目一体化招引。具体包括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编制人才需求库,选聘科技副总、产业顾问;新增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优化“淄博英才”计划;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选拔人才创业项目。
十三、品牌质量提升行动
通过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工业设计赋能、塑强“淄博制造”品牌等措施,提高品牌质量和影响力。包括新建“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开展标准制修订培训,指导企业争创质量标杆;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展工业设计赋能活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企业争创卓越品牌,打造高端品牌培育企业。
十四、“蓝黄橙红”分级管控
对化工行业相关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引领带动和分级分类监管应用深化。组织企业开展对标自评,推动企业达到“黄色”“蓝色”等级;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探索分级分类监管与安全标准化建设、执法检查等工作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