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18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0MB28573238/2018-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8-01-26 发布机构: 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18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8-01-26
  • 字号:
  • |
  • 打印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服务,工业运行缓中趋稳、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充分发挥市工业强市指挥部作用,突出全市、重点区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五个层面系统性监测,坚持每旬重点产品价格分析、月首生产预测、月中效益简析、月末重点报告四位一体分析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我市被列入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二是精准服务企业。兑现年度“工业强市30条”政策,扎实开展“进企业、摸实情,定措施、促转调”专项活动,实地走访企业196家、帮助解决问题410余件;推动银行资本与企业资金需求有效对接51企业列入全省工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重点企业名单,11家企业列入“5+4”去产能行业白名单;加强电力市场交易管理,174家企业获得市场交易试点资格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1.74亿元;组织实施盐业体制改革,盐业市场秩序保持稳定。三是抓好工业安全。严格落实行业监管和业务监管责任,加强一般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指导,突出抓好民爆、军工、发电企业行业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确保行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加快工业精准转调,产业结构层次加快“高、新、轻、绿”迈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细化全市工业精准转调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个具体行业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节能与循环经济等“十三五”规划,推动行业布局调整和重点发展、重点提升、重点去产能等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使转调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一业一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2项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二是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出台实施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的意见,以装备升级、工艺流程再造、智能化改造、节能环保安全水平提升为重点,通过设备(软件)补助、税收增量奖补、银行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确保广大企业技改项目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三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截至去年11月底,总投资653亿元的318项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开工率95.3%,当年完成投资27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2.4%;总投资199.57亿元的30个重点物流项目开工率达93%以上;四是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建设。我市化工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支柱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培育)名单;推进“大企业+产业基地”建设,12个产业基地中10个已成立运营公司实现市场化运行;加快中国动力产业基地、IGBT产业基地合、肿瘤精准治疗基地等3个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集约发展水平。

(三)瞄准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先后召开动员部署电视会、动员部署会等一系列会议,制定出台大快严紧急行动方案、总体工作方案、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目标任务责任清单、月度考核排名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市、区(县)两级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动真碰硬、强力推进。二是强化排查整治。全面开展化工“大快严”紧急行动,严格落实“八项断然措施”,从严从细排查整治化工产业安全生产隐患问题2.4万余个,制定了化工生产及危化品运输、储存、经营、使用5张“一区(县)一册”清单,确保化工产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三是推进“一企一策”精准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化工生产企业1135家,700余家企业落实关停、治理、转产等措施。对所有化工生产企业进行重新评级评价,排查并公布了发展壮大、改造提升、关闭淘汰“三个一批”企业清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一企一策”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措施对路管用。四是强化园区规划建设。按照省化工园区标准最新要求,组织做好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安全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工作,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循环化升级,推荐3个园区申报省首批化工园区认定。

(四)坚持创新引领,工业质量品牌驱动力持续增强一是推动企业技术中心晋档升级。去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截至目前已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7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二是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363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技术研发投入23.28亿元,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343项,占比94.49%。三是大力推进企业质量品牌建设。45家企业列入工信部品牌培育试点示范,16家企业列入省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鲁泰纺织等5家企业在央视1套、13套进行了以“千年齐国古都,百年工业名城--山东·淄博”为主题的企业品牌宣传推广,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工业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唐骏欧铃、扳倒井2家企业入选2017年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

(五)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强做动能转换主力军。一是深入实施企业精准管理战略。持续组织企业市内对标鲁泰集团,市外工业企业对标德国、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对标以色列、化工行业对标台塑等专项行动,引导广大企业建立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管理体系,评选认定10户“鲁泰式”管理标杆企业、10个管理创新成果以及20名优秀职业经理人,龙泉管道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省工业领域最高奖项山东工业突出贡献奖,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山东工业突出贡献表彰奖。二是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支持“双50强”企业快速发展,“双50强”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3,分别有7家企业入选省百强企业、省工业百强企业、省制造业百强企业名单,3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二批单项冠军。三是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加快企业家成长的20条措施。持续实施企业家精准培训,开展“双50强”企业赴德国、以色列高端培训,年内举办各类企业家培训班26期、培训2200余人制定出台10万企业家3年精准培训计划,推动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快速跃升。

(六)突出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强化节能目标考核,通报表彰2016年度节能考核优秀单位、企业及节能成果201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指标较2015年下降9.94%,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进度52.76%,节能考核位列全省第1名。去年前三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指标同比下降7.57%。制定出台《淄博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二是深入实施绿动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耐材、日用玻璃、板簧、氧化铝球、水泥的粉磨站、碳素等六大行业精准转调和环境综合整治,绿动力提升工程全部竣工,组织实施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有力促进了工业发展质效和大气环境质量同步提升。三是强化煤炭总量控制。成立市煤炭总量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实施《淄博市煤炭总量控制工作方案(2017-2020年)》,通过划定禁煤区、扩大外电入淄规模、增加天然气供应、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行业综合整治、严控涉煤项目、关停“两焦一化”煤耗大户企业等措施,煤炭消费总量稳步下降,带动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转型。

(七)加快产业跨界深度融合,工业发展潜能活力不断释放一是加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高标准培育10个智慧车间,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淄博“制”造向淄博“智”造迈进。示范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3家企业新入选国家级试点、13家企业新入选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家国家试点,25家省级试点,数量居全省前列。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2家企业入选省大数据重点骨干企业名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3个区县入选省首批工业电商示范县,6个电商平台获批省行业电子商务示范平台。二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构建“四大产业基地带动、十大产业板块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各项指标增速均位列全省前列。三是强化工业设计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举办“齐鲁杯”工业设计大赛,共评出“齐鲁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4项,银奖15项,优秀奖20项;通过工业设计成果展、高峰对话、设计沙龙、专题培训多种途径推动企业工业设计上水平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目前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9家,其中省级以上20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二、2018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抓好“十百千万”创新引领工程。“十百千万”创新引领工程作为主抓手,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打造10个全国知名制造业品牌、10家智能工厂,抓好10个小微企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培育50家龙头骨干企业、5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选树100家管理标杆企业、100个智慧车间,实施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精准转调3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2000家企业“上云”,推动3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高层次培训3000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各类企业家2万人,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加力提速、率先突破。

(二)全力抓好工业运行。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修订完善支持工业发展相关政策,完善以“工业强市30条”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政策兑现落实力度,为工业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二是强化运行监测。强化即期经济运行,建立完善覆盖区县、部门、行业、重点企业的调度、分析机制掌握动态、超前预判、精准施策,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全力做好电力和成品油等要素资源供应保障,突出抓好一季度工业发展目标调控,确保实现全市工业经济首季良好开局。三是强化对外市场开拓。重点面向拉美、东盟、中东欧、非洲等新兴国际市场推动我市自主品牌、大型成套设备以及优势产能转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聚焦中国500强、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策划实施一批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补链强链大项目、好项目。抓好工业安全生产。抓好民爆、军工、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确保行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三)全力抓好产业精准转调一是力实施技术改造突破年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的意见》和《2018年全市技术改造突破年实施方案》,以全市3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重点,年内集中推进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改造升级,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00亿元以上,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延伸,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达到70%、20%,加速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二是抓好工业精准转调。实施企业精准转调计划,市级重点抓好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精准转调“一企一策”制定企业精准转调方案,确保将精准转调任务精准落到具体产业、企业和项目上。突出抓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强化隐患排查和园区规划建设,“一企一策”推动“三个一批”落地落实,促进化工产业高端集约、绿色安全发展。全面完成粗钢压减70万吨、生铁压减60万吨的过剩产能化解任务。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建设11个现代化物流园区。扎实推进百名专家合作对接百家企业工业设计“双百活动”,通过设计创新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实现行业品牌化发展。建立军民融合联系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军工+”融合发展模式。制定实施工业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努力培育一批“百年品牌”企业和成长性特色品牌

(四)全力抓好企业培育。一是倾力扶持骨干企业。对“双50强”企业一对一建立工作台帐,在重点项目、试点示范申报、优惠政策扶持、领导干部挂包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精细管理、产学研合作、品牌培育等手段培强培优,打造全市工业转型主力军、领头雁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二是提升企业精细管理水平。持续开展管理对标,深化制造业对标德国工业4.0、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对标以色列、化工行业对标台塑、企业家论坛等专项活动,分区县、分行业选树100家带动示范作用强、影响力大的管理标杆,引导全市企业对标赶超,推动企业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三是持续开展企业家精准培训。实施10万企业家三年培训计划和精准培训方案,加强与浙江大学沟通衔接,突出政策普及、理念引领和能力提升,分层次、分对象、分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进行高层次精准辅导,力争取全年培训企业家2000人以上。鼓励重点企业加快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积极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智力支撑。四是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对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复评和绩效评价,引导企业积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现有平台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中心提档晋级,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探索实施新型管理运营模式,力争至少1家列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五)全力抓好节能降耗。一是狠抓节能目标约束。细化分解2018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加强目标责任落实评价考核,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适时修订《淄博市节约能源条例》“十三五”淄博市重点产品能耗定额》,推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严格落实《淄博市煤炭总量控制工作方案(2017—2020年)》,推进全市以“去煤化”为核心的能源结构调整。三是推进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高效电机、高效变压器、LED高效照明、太阳能光热等绿色节能产品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一批效益好、节能效果突出的项目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培育一批绿色试点示范企业。四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推进先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省级以上循环经济园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引进一批具备资源再利用、循环化利用的重大项目,配套建设一批对园区长期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公共服务类设施,提升绿色循环发展水平。

(六)全力抓好两化融合。一是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全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意见,高水平建设10家智能工厂和100个智慧车间,力争2家以上企业列入国家、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确保全市智能制造水平保持全省前列。二是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组织150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和行业评估力争两化融合水平在全省第一梯队中提档进位。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年内“企业上云”用户达到2000家,重点培育“企业上云”市级试点企业50家、标杆企业20家。三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工程积极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优秀园区、电商品牌平台和创新型企业,扎实开展“工业电商进千企”活动,举办2-3场电子商务培训活动培训500人次以上,强化对区县和企业电商规划、电商营销、运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服务支撑,加快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